外媒:抗战大阅兵展示中国“新发展”
本报特约撰稿 郭悦
《
青年参考
》(
2015年08月26日
12
版)
 |
8月23日上午,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预演活动在天安门地区及长安街沿线举行。飞行编队飞过长安街上空。 |
2015年8月22日夜间到8月23日上午,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全流程、全要素演练。尽管大多数普通民众没机会亲眼目睹盛况,但英姿飒爽的官兵、气势磅礴的空中编队的照片还是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引起了一片惊叹和赞美。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称,中国上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阅兵,还是在200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英国《卫报》则称,近期的大阅兵是为了展示中国军队的先进水平,纪念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和牺牲的战士。
-------------------------------------------------------------------------
中国大阅兵传递“正能量”
“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与以往阅兵式不同的是,10个英模部队将成为此次阅兵的一大亮点。美国“商业内参”网站评论称,中国为将于9月3日举行的大规模阅兵仪式,颇费心思。
据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曲睿介绍,这次阅兵共编50个方队,其中徒步方队11个、抗战老兵乘车方队2个、装备方队27个、空中梯队10个,约1.2万人正式受阅。抗战老兵由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抗日英烈后代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都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
“(这种安排)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抗战老兵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对支前模范的敬意,也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特色。”曲睿表示。
此外,在9月3日阅兵当天,解放军将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其中84%是从未被公开展示过的新型国产装备。曲睿否认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装备是好战的举动,因为“在阅兵时展示先进武器是世界各国的常见做法”。
在美国彭博社看来,阅兵中的武器装备“代表了中国军队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和新形象”。韩联社称,阅兵公开展示了中国军队迅速增长的实力。曲睿向美联社强调,阅兵是开放透明、和平友好的体现,传递的是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正能量”。
英国《卫报》认为,中国政府进行如此大规模阅兵有几个意图。一是向区域竞争对手日本施压,提醒其在战争中犯下的可怕罪行。二是凭借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世界舞台上“秀肌肉”。
不过,中国国防大学教授乔良评论称:“秀肌肉没什么错,只要我们是为了正确的目的,为了自卫与和平。”而在部分中国媒体眼中,阅兵将成为“记忆中不可替代、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63年来首批女仪仗队员很“吸睛”
在北京的烈日下身板挺直、一动不动地站两个小时,是62名中国女兵过去3个月几乎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课。她们当中的51人,将在9月3日天安门广场盛大阅兵仪式上吸引全国的目光。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3年历史上第一批女仪仗队员,她们在今年2月入选,并接受了3个月的强化训练。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年轻女孩个个颜值颇高,平均身高1.78米,88%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还有全国十佳模特。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选中参加9月3日的阅兵相当艰难,一开始的120人如今只剩62人,而且残酷的淘汰还在进行。为了走上天安门广场,她们自6月以来接受了不亚于男兵的高强度训练。每天训练至少8小时,一个月穿坏一双马靴,一半女队员脚上起了水泡,甚至有人脱水晕倒。
“最艰难的部分是站军姿时端着步枪,对我们女性来说,3公斤的步枪并不轻。”三军仪仗队女兵分队队长程诚告诉印度《经济时报》,“即使男性也必须很用力,也需要时间来适应它的重量。”另一名队员赵颖(音)则表示,一开始心理压力很大,但她相信“我们可以成功完成任务”。
为了帮辛苦了一天的战士放松,除了24小时待命的军医外,位于北京郊区的训练基地中还有按摩椅、迪士尼卡通人物、恐龙、玩具警车和《毛泽东传》。军队按摩师薛浩(音)告诉英国《泰晤士报》,游戏可以帮他们舒缓精神。
不过,在程诚看来,压力也是动力,减压最好的方式是更加刻苦的训练。陈海(音)告诉新加坡亚洲新闻台:“作为中国士兵,能走上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是极大的荣誉。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他们同样感到骄傲。”
日媒:安倍不应放弃参加阅兵的“黄金时机”
8月24日,日本政府表示,首相安倍晋三不会出席9月3日中国纪念二战胜利阅兵仪式。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告诉美国广播公司(ABC),作出这个决定是由于安倍的议会日程,政府也担心中方反日态度过于激烈。他补充说,他希望阅兵的主题“不是抗日”。
ABC认为,时至今日,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仍极大影响着中日关系;尽管中国坚称在日本投降70周年之际阅兵是致力于展示其对和平的承诺,但包括战斗机和导弹展示在内的阅兵,代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实力的快速增长,也意味着中国在与一些国家的争端中可采取相对更强硬的态度。
最近,日本媒体称,安倍可能错过阅兵,但仍会访问中国并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活跃双边关系。但菅义伟否认了此类言论。他表示,日本将寻求其他会面机会,如在国际会议间隙等。
然而,就在日本官方宣布安倍不出席中国阅兵的当天,日本《外交官》杂志却列出了首相需要出席的4个理由:向中国发出强烈信号,大大改善中日关系;减少日本民众对军事冲突的恐惧,降低安保法案遭遇的强劲阻力;美国不会太在意此事,并应支持良好的中日关系;安倍在9月3日出席中国阅兵式有潜力成为“尼克松访华”类型的重大历史事件。
《外交官》称,考虑到收益远大于损失,安倍应为了日本和地区的利益抓住这个“黄金时机”,否则将是其外交政策的巨大挫折。毕竟,“对一个像安倍这样有抱负的政治家而言,日本和东亚的未来比区区几张选票更重要”。当然,中国也应作出姿态,确保这不是羞辱日本的时刻,双方都能以真诚的努力来解决棘手的历史问题。
向世界展示中国“走出来”
“这是习近平举行的一次大派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的一次‘走出来’派对。”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希拉·史密斯告诉《华盛顿邮报》,“那些来与不来的客人都将被记住”。
8月2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韩国总统朴槿惠等30位国家元首和19位政府高级代表将出席抗战阅兵式。ABC称,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埃及总统塞西、捷克共和国的总统米洛斯·泽曼都已接受邀请参加阅兵。
在澳大利亚《太阳先驱报》看来,中国盛大的阅兵仪式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其战时贡献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不必赋予其过多的政治色彩。阅兵式徒步方队总教练刘士胥也表示:“邀请外国军队参加游行是为了庆祝战胜日本70周年,也提醒世界我们对和平的共同愿望。”
“中国举办这些仪式真的是为了突出他们希望被看到的事实,以及得到作为一个大国的尊重。”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曼宁告诉《华盛顿时报》,从1937年日本入侵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遭受了可怕的损失,约1500万~2000万中国军民死于战争,仅次于苏联遭受的损失。
英国牛津大学潘迪生中国中心的专家拉纳·米特告诉《卫报》,许多中国人真诚地渴望自己的国家在二战胜利中的贡献能够被看到和承认。“中国对二战的贡献在西方不被了解或被低估,这种感觉非常强烈。”他说,“中国非常希望巩固和增强中国的国家标识,确认其光荣的二战参与国身份。”
2015年8月22日夜间到8月23日上午,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全流程、全要素演练。尽管大多数普通民众没机会亲眼目睹盛况,但英姿飒爽的官兵、气势磅礴的空中编队的照片还是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引起了一片惊叹和赞美。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称,中国上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阅兵,还是在200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英国《卫报》则称,近期的大阅兵是为了展示中国军队的先进水平,纪念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和牺牲的战士。
-------------------------------------------------------------------------
中国大阅兵传递“正能量”
“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与以往阅兵式不同的是,10个英模部队将成为此次阅兵的一大亮点。美国“商业内参”网站评论称,中国为将于9月3日举行的大规模阅兵仪式,颇费心思。
据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曲睿介绍,这次阅兵共编50个方队,其中徒步方队11个、抗战老兵乘车方队2个、装备方队27个、空中梯队10个,约1.2万人正式受阅。抗战老兵由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抗日英烈后代和抗战支前模范代表组成,都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
“(这种安排)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抗战老兵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对支前模范的敬意,也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特色。”曲睿表示。
此外,在9月3日阅兵当天,解放军将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其中84%是从未被公开展示过的新型国产装备。曲睿否认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装备是好战的举动,因为“在阅兵时展示先进武器是世界各国的常见做法”。
在美国彭博社看来,阅兵中的武器装备“代表了中国军队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和新形象”。韩联社称,阅兵公开展示了中国军队迅速增长的实力。曲睿向美联社强调,阅兵是开放透明、和平友好的体现,传递的是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正能量”。
英国《卫报》认为,中国政府进行如此大规模阅兵有几个意图。一是向区域竞争对手日本施压,提醒其在战争中犯下的可怕罪行。二是凭借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世界舞台上“秀肌肉”。
不过,中国国防大学教授乔良评论称:“秀肌肉没什么错,只要我们是为了正确的目的,为了自卫与和平。”而在部分中国媒体眼中,阅兵将成为“记忆中不可替代、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63年来首批女仪仗队员很“吸睛”
在北京的烈日下身板挺直、一动不动地站两个小时,是62名中国女兵过去3个月几乎每天都要完成的功课。她们当中的51人,将在9月3日天安门广场盛大阅兵仪式上吸引全国的目光。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3年历史上第一批女仪仗队员,她们在今年2月入选,并接受了3个月的强化训练。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年轻女孩个个颜值颇高,平均身高1.78米,88%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还有全国十佳模特。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选中参加9月3日的阅兵相当艰难,一开始的120人如今只剩62人,而且残酷的淘汰还在进行。为了走上天安门广场,她们自6月以来接受了不亚于男兵的高强度训练。每天训练至少8小时,一个月穿坏一双马靴,一半女队员脚上起了水泡,甚至有人脱水晕倒。
“最艰难的部分是站军姿时端着步枪,对我们女性来说,3公斤的步枪并不轻。”三军仪仗队女兵分队队长程诚告诉印度《经济时报》,“即使男性也必须很用力,也需要时间来适应它的重量。”另一名队员赵颖(音)则表示,一开始心理压力很大,但她相信“我们可以成功完成任务”。
为了帮辛苦了一天的战士放松,除了24小时待命的军医外,位于北京郊区的训练基地中还有按摩椅、迪士尼卡通人物、恐龙、玩具警车和《毛泽东传》。军队按摩师薛浩(音)告诉英国《泰晤士报》,游戏可以帮他们舒缓精神。
不过,在程诚看来,压力也是动力,减压最好的方式是更加刻苦的训练。陈海(音)告诉新加坡亚洲新闻台:“作为中国士兵,能走上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是极大的荣誉。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他们同样感到骄傲。”
日媒:安倍不应放弃参加阅兵的“黄金时机”
8月24日,日本政府表示,首相安倍晋三不会出席9月3日中国纪念二战胜利阅兵仪式。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告诉美国广播公司(ABC),作出这个决定是由于安倍的议会日程,政府也担心中方反日态度过于激烈。他补充说,他希望阅兵的主题“不是抗日”。
ABC认为,时至今日,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仍极大影响着中日关系;尽管中国坚称在日本投降70周年之际阅兵是致力于展示其对和平的承诺,但包括战斗机和导弹展示在内的阅兵,代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实力的快速增长,也意味着中国在与一些国家的争端中可采取相对更强硬的态度。
最近,日本媒体称,安倍可能错过阅兵,但仍会访问中国并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活跃双边关系。但菅义伟否认了此类言论。他表示,日本将寻求其他会面机会,如在国际会议间隙等。
然而,就在日本官方宣布安倍不出席中国阅兵的当天,日本《外交官》杂志却列出了首相需要出席的4个理由:向中国发出强烈信号,大大改善中日关系;减少日本民众对军事冲突的恐惧,降低安保法案遭遇的强劲阻力;美国不会太在意此事,并应支持良好的中日关系;安倍在9月3日出席中国阅兵式有潜力成为“尼克松访华”类型的重大历史事件。
《外交官》称,考虑到收益远大于损失,安倍应为了日本和地区的利益抓住这个“黄金时机”,否则将是其外交政策的巨大挫折。毕竟,“对一个像安倍这样有抱负的政治家而言,日本和东亚的未来比区区几张选票更重要”。当然,中国也应作出姿态,确保这不是羞辱日本的时刻,双方都能以真诚的努力来解决棘手的历史问题。
向世界展示中国“走出来”
“这是习近平举行的一次大派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的一次‘走出来’派对。”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希拉·史密斯告诉《华盛顿邮报》,“那些来与不来的客人都将被记住”。
8月2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韩国总统朴槿惠等30位国家元首和19位政府高级代表将出席抗战阅兵式。ABC称,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埃及总统塞西、捷克共和国的总统米洛斯·泽曼都已接受邀请参加阅兵。
在澳大利亚《太阳先驱报》看来,中国盛大的阅兵仪式是为了向世界展示其战时贡献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不必赋予其过多的政治色彩。阅兵式徒步方队总教练刘士胥也表示:“邀请外国军队参加游行是为了庆祝战胜日本70周年,也提醒世界我们对和平的共同愿望。”
“中国举办这些仪式真的是为了突出他们希望被看到的事实,以及得到作为一个大国的尊重。”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曼宁告诉《华盛顿时报》,从1937年日本入侵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遭受了可怕的损失,约1500万~2000万中国军民死于战争,仅次于苏联遭受的损失。
英国牛津大学潘迪生中国中心的专家拉纳·米特告诉《卫报》,许多中国人真诚地渴望自己的国家在二战胜利中的贡献能够被看到和承认。“中国对二战的贡献在西方不被了解或被低估,这种感觉非常强烈。”他说,“中国非常希望巩固和增强中国的国家标识,确认其光荣的二战参与国身份。”